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换位教学

发布日期:2016-04-11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浅谈初中数学换位教学

咸阳师院附属中学党大庆

摘要: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换位教学能做到这两点,换位教学包括创设环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拨释疑。

【关键词】:数学教学换位教学尝试

近两年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 》后,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讲座、报告,思想颇有触动,也极具危机感,于是在老教材中也尝试用新观念来上课,以防全面实施新课程时措手不及,尝试过程中有一点体会。

一、换位教学详细过程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听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平台。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

换位教学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0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一)、创设情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疑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互相讨论,寻找答案。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三、自演自评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运用换位教学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教学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由此可见,换位教学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