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一本数学教参 ——回忆敬爱的安校长 王理民

发布日期:2017-10-31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一本数学教参

——回忆敬爱的安校长

三十三年前,正是高考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我在周至哑柏中学读高三。

我们文科生的学习生活是极紧张的。早晨五点半起床,洗脸、刷牙、跑步后,开始背书,先背前天学过的,要烂熟于心;再背昨天刚学的,要基本背熟;再背今天要学的,熟悉至五六成。然后上一天课,晚自习主要做卷子,卷子都是手抄的。晚自习后又开始背书,背的内容跟早上差不多,只是时间上往后延一点,先背昨天已学的,再背今天刚学的,最后背明天要学的。先在教室背,教室熄灯后抢占会议室(学校专门给想加点的同学提供的),人多座位少,抢不上就在路灯下背,直到12点多才休息,周而复始,天天如此。但对当时怀揣“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的我们来说,也乐此不疲,从不懈怠。也正因为如此,像政史地这些文科科目,我们后来基本背得都滚瓜烂熟了,当然,这些也是我们的“强项”。

但除了那些“学霸”学友能全面发展,我们不少人是“瘸子腿”走路,有明显的短板,那个“短”啊,考试常常是个位数。我的短板是数学,基础太差,欠账太多,严重影响到了总分,如果不能补上,连“预选”(高考前最重要的考试,通过了才能参加高考,而且比例极小,大约是五分之一吧)都通不过,更别说高考了。于是,我就想尽一切办法“还账”。先从小学高段补,再补初中,到高三第一学期,我已经能比较顺畅的完成中考数学题了。但到了高中数学,难度骤然增大,不会的东西太多,又是自己补,不可能像现在的学生可以请家教,还不好意思问同学,一下子举步维艰起来。

那时候我们课余偶尔也会上街,但只去一个地方,就是镇上的新华书店。一个周末,在书店一个偏僻的角落,我发现了一本有些泛黄的高二数学教学参考书,那清晰的解题思路、详尽的解题步骤以及应用的相关知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很多过去的难点很快迎刃而解,我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

外面,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

“明天再看吧,我们要下班了。”营业员阿姨好心提醒。

我遽然惊醒,“阿姨,这本书我买了!”我赶紧道,生怕明天会被别人买走,一边在口袋里找钱。

“这书不卖!”

“为什么?书店不是卖书的吗?”

阿姨笑了,“这书是教学参考书,不卖给个人。要买的话,得有学校介绍信,还要盖单位公章。”

兜头一盆凉水,我傻眼了。尽管我反复强调这本书对自己有多么重要,阿姨还是不妥协(那个时代的人原则性是很强的)。我只好失望而归。

回学校后,我难过了好几天,就是想要这本书。但我也知道,教参是配给老师用的,得由学校出面才能买到。怎么办呢?万般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安校长。经历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极度残酷的高考拼杀的周至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哑中,因为哑中是当年周至教育的一面大旗;知道哑中的则肯定知道安校长,因为安校长正是哑中的擎旗人。安校长大会上常给我们讲话,平时上课、上自习也常在我们教室外面巡视,尽管他不认识我,但我们都认识他。我心存侥幸,也许安校长可以帮我这个忙吧。但又想,人家是大校长,又那么忙,自己一个乡下穷小子,学习又不出众,凭什么帮你!说不定还给你白眼呢。但为了高考,为了改变命运,我只好不管不顾了。

一个午后,我硬着头皮敲开了安校长的门。这是我第一次进校长办公室,地方不大,甚至有些简陋,但极干净、整洁;我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安校长,个子不高,精瘦,不苟言笑,甚至有些严厉,令人敬畏,但极精神,瘦小的身躯里似乎蕴藏着不竭的能量。我有些结巴的说明了来意,安校长先是明确的告诉我学校不可能给学生开介绍信和盖公章的原则,然后又耐心的询问我了的班级、姓名以及学习情况,最后鼓励我天道酬勤,一定要尽最大努力,金榜题名是可期的。离开安校长办公室,虽然也受到激励,也有感动,但买书的主要目的没达到,多少还是有些失落。不过随着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这件事很快也就淡忘了。

谁知几天后一个课间,有同学带话说安校长找我,言毕还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安校长对学生极严厉,被他叫的人多是“犯事”的),我不明所以,忐忑不安中又来到安校长办公室。刚一进门,只见安校长手上拿着一本书——那本我梦寐以求的数学教参,满面和气的微笑着说:

“知道你想要,好好用吧!”

接着又郑重地补充道:“我自己买的,不要你钱了,只要求你给我考好了!”(那个时代那本书相当于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呢!)

我双手恭敬的接过书,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只知道不停地点头,最后如何道谢——可能都忘了道谢吧,怎样离开,都已经模糊了……

这件事过去三十三年了,至今回想起来,还那么清晰,那么温暖。当然,这本书当年对我的激励无疑是巨大的,那种激励——有形的和无形的,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年我数学考了75分(对我来说就是奇迹了),顺利上了大学,真的改变了命运。但是,对我人生有更重要影响的是安校长的人格——视工作为生命,呕心沥血;严厉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与人为善,宽厚待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后来,也许是天意吧,我有幸也当了教师,现在也做着教学管理工作(我现在的年龄也跟安老师当年教育我的时候相仿吧)。工作中,面对老师、学生、家长,我常常按照安老师的教导去思考,去说,去做,也小有成效,今后自然会更加不遗余力。学习安校长的品格,传承安校长的精神,是做学生的本分,也是我们当今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吧。

(适逢安校长八十大寿之际,无以为贺,仅以此文略表寸心。)

作者简介:王理民(1964-),男,陕西周至人,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