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词作所折射出的悲情色彩
(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陕西 咸阳712000)
摘要:豪放词人苏轼词作中隐含有其悲凉和无奈的情愫,这种悲情色彩构成了完整诗人世界。
关键词:苏轼词悲情
苏轼虽豪放旷达,但终究也难摆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情绪以及人生如梦、“幽人独往来”的悲凉心境。
苏轼的豪放词中呈现出丰富的情感,或悲切动人、或执着如一、或随缘自适、或放荡不羁,这丰富的情感多起源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加上是有意使词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为解放词的表现功能而形成。故追溯其来,苏词豪放背后的悲情色彩有其丰富的心理意蕴。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几首词作做一简要剖析。
一、思念中的悲情流露
苏轼怀子由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较特殊,既没有豪放词的纵情激荡,也没有婉约词的委婉哀怨(一般归入豪放派),全词格调高远,意境扩大,思想深邃,委婉中透着旷达,诗人怀念兄弟的情怀并未被写得优柔寡断,而是用“把酒问青天”这种潇潇洒洒的大器风范来代替。“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神宗读之,发“苏轼终是爱君”之叹,而笔者读来,却认为是其进取与归隐矛盾心境的艺术写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涵了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然而对比李白“上九天揽月”的豪气,苏轼毕竟低头随缘了。
二 、豪迈中的感慨无奈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是人们拍手称绝的名篇,为豪放词中的代表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称之为“古今绝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中尽显凛然正气和百折不挠的英雄主题,然而读者往往为其“大江东去”的豪气所吸引,却忽略了对其内涵的探索。题是怀古,实则是自伤。这首词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起笔气势雄伟豪放,但仔细品味,却也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酸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战斗场面虽没直接描写,可是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啊!在这样的环境里战斗,指挥员又需要有何等的气魄和胆量呢!接下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下阕怀古,表现作者由对周瑜的仰慕而感叹自己功业无成的愁苦、郁闷。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闲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此词之归结,正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和“人生如梦”的沉重,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作者情怀的直接披露,也是无可奈何的悲叹,是一种功业难成而油然生出世事怆然的悲愤情怀。末尾两句地婉转低沉与前面的描景怀古的激昂高歌,使得全词情感对比强烈,跌宕起伏,但统领全词的灵魂的是词人心中的无限的感伤悲凉。
三、 旷达中的悲凉凄清
再看看被大家一直看做旷达洒脱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句不可谓之不美,而且从表面上看也确实把苏轼豁达的胸襟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两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却把他玩世不恭的消极心态一语道破,原来,苏轼的潇洒无畏竟是以对世间的一切价值进行否定和彻底忘却了人生意义的消极抵御为代价的!读到了这一点,对于热爱苏轼的人来说,不仅仅是遗憾,更有无限的心酸,试想,究竟是怎样悲凉凄清的境遇竟使他消沉若此!
以上几首词都在豪放中隐现婉约,在旷达中包含悲情。
深入体味苏轼的豪放词,不难发现里面隐含着这股贯穿始终的悲情色彩,这股悲情来自于仕途的艰险,来自于狂放不羁的人生态度,也来自于他“以诗为词”的文学革新思想。苏轼虽豪放旷达,但终究也难摆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情绪以及人生如梦、“幽人独往来”的悲凉心境。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3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作者简介:蔡群发(1962-),陕西周至人,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