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比较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薛苏侠

发布日期:2018-12-13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比较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比较方法作为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一是通过正反比较,在对比中得出得与失、好与坏、正与误、美与丑的结论;二是通过同中求异比较,让学生了解相同体裁在写作手法上、语言风格、主题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三是一种求同比较,让学生学会在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点或者相似点,从而“取同存异”。“比较方法”的运用,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比较;初中语文;方法

比较方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进行判断、评价、认识的方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比较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两个以上有内在关联、外在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通过对事物差异、正反、变化等的比较与辨析,使其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欣赏美文的同时,培养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正反比较

不同事物之间、同一事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对立面,即正反方面。正反比较就是将共同事物或不同事物中对立面进行比较,帮助人们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如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古与今、新与旧、正与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议论文教学,就突出正反比较。《纪念白求恩》中,让学生关注作者把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与“不少的人”作比较。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而“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见异思迁”的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两相对比,好与坏、优与劣,不辩自明。《敬业与乐业》中,作者把“当总统”与“拉黄包车”、“当木匠”与“当政治家”、“当挑粪的”与“当军人”相比较,阐明凡“业”都该“敬”的道理。《多一些宽容》也能够体现正反比较。如“互谅”,从正面说“彼此谅解”,从反面说“不计较个人恩怨”;“互让”,从正面说“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从反面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从正面说“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从反面说“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这样一来,就把宽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好处都通过比较得以体现。《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灵魂高贵者的阿基米德、王尔德、火车上的少女、许多青年画家,与“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的“大家”相比较,强调“灵魂”高贵。《陋室铭》中,“陋室”与“德馨”比较,“鸿儒”与“白丁”比较,喜好自然明了。

有些议论文或以反衬正,或以正驳反,都采用比较方法,在对比中得出得与失、好与坏、正与误、美与丑的结论。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宋濂先从自述当年求学的艰难经历,再从四个方面写当时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在衣食方面太学生是“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作者当年“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在求学奔走方面,太学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作者却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在求师叩问方面,太学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宋濂只能“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在书籍方面,太学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宋濂却要“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是由于作者的“勤且艰”,“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当时学者称太史公。太学生学习条件如此优越,“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依然有之。作者多方对比,把自已求学的艰辛困难与太学生的优越便利、自己穿戴的破旧与同舍生着装的华丽光艳、自已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自已勤奋努力的收获与太学生怠学无所成等作对比,正反鲜明的对照,使事理不辩自分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和说服力量。

当然,记叙性文体和小说的教学中,让学生把握人物与人物间的对比、同一人物前后的对比,能让其全面地把握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深刻理解作品的主旨。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故乡》一文中,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对比,少年小英雄闰土与中年木偶人般的闰土的对比,年轻时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和老年时“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的对比,能让人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理解小说揭示的深刻主题。《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前后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对比,《多收了三五斗》中“旧毡帽”们粜米前和问了米价后神态的对比,都对把握人物和理解主旨有很大的作用。在说明文读写中,指导学生通过说明对象正反的不同性状,就能够更具体地领会、阐明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正反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同中求异比较

异同比较就是差异(不同点)与共同点(相似点)的比较,在比较中把握相同事物的不同点,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异同比较既可以是同中求异比较,也可以是异中求同比较。就同中求异比较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在同类体裁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寻求不同之处进行比较与辨微。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从作品中辨析出不同之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同为写人的文章,都以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风采,突出人物个性。但文体不同,展现人物个性时表现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童年的朋友》是小说,《一面》是记叙文,《我的老师》是叙事散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人物通讯,《赵普》是人物传记。《童年的朋友》用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外祖母乐观坚毅宽厚仁爱的性格,《一面》抓住鲁迅先生“瘦”而精神的外貌特征,三次进行肖像描写,表现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我的老师》则以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七件具体事件,按照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平时到假期的顺序,体现师爱生、生念师的主旨。《展示华夏文化魅力》选取典型事例,以小标题的结构形式,叙写贝聿铭的早期成就、突出成就和爱国之心,赞扬了这位世界级建筑艺术大师的高超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篇爱国之情。《赵普》一文运用简洁的叙事、传神的细节,生动地刻画出赵普“以天下是为己任”忠君爱国情怀。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裁都是戏剧,都有着完整起伏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这是该单元的共同点。然而,每篇课文却有着不同。首先,从戏剧的分类看,各不相同。《威尼斯商人》(节选)是喜剧,《江村小景》是典型的悲剧;《威尼斯商人》(节选)、《< 陈毅市长>选场》是多幕剧,《江村小景》是独幕剧;《威尼斯商人》(节选)、《< 陈毅市长>选场》《江村小景》是舞台剧,《一厘米》是电视剧。其次,作品的主题也各有不同。《威尼斯商人》(节选)歌颂的是仁爱、友谊和爱情,《江村小景》控诉的是战争的罪恶,《< 陈毅市长>选场》赞美的是陈毅市长对科学文化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一厘米》表现的是一个平凡母亲的高贵品质。另外,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所选作品也各有特色。《威尼斯商人》(节选)是全剧最为精彩的一场戏,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与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好的戏剧效果;语言丰富生动而又富于个性化,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江村小景》该剧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鲜明。《< 陈毅市长>选场》全剧用十个片断、十个故事,写成十场话剧。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五场。该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各场之间在情节上不相连贯,都是独立成章,而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一厘米》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用心揣摩情节的波澜起伏,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虽然体裁相同,但在戏剧分类、写作手法上、语言风格、主题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异中求同比较

异中求同比较就是从不同的文章体裁、题材不同,却有着共同或相似之处。如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海燕》是散文诗,《白杨礼赞》是散文,《马说》是议论文,它们体裁不同,我们可以从不同种发现相同或相似之处。首先,三篇课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无畏无惧的精神,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实际论的是人事。其次,都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发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同或相似特点的思想、感情或事理。《海燕》一文,由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搏击风浪、迎接博风雨的海燕,联想到在俄国大革命来临前夕那些坚强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白杨礼赞》用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的形象,表现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马说》以被埋没的千里马的形象,来象征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

异中求同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点或者相似点,从而“取同存异”。

总之,通过比较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鉴别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燕:《比较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载《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2]李雪萍:《语文教学中比较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载《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3]陶波:《“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载《中学语文》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薛苏侠(1968-),女,陕西兴平人,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