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少教多学”下的高中文言文课堂 教学“三步走”模式 张帆

发布日期:2019-05-20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摘要:“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文言文课堂,要求教师要在“导”上下功夫,做好学生的学习向导,以此调动学生“多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三步走”:第一步为引导自学,整体感知;第二步为组织研讨,合作探究;第三步为精炼固学,拓展迁移。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这其中的“多”与“少”并不能完全从时间的角度去衡量,不能因为强调“多学”而忽视“教”。教师的“教”是引导,是点拨,新课改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要做好“三步走”,第一步为引导自学,初步感知;第二步为组织研讨,合作探究;第三步为精炼固学,拓展迁移。

一、引导自学,初步感知

导学,即指导学生学习,以导学案为依托,先出示导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是“教是为了不教”。“导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下发“导学案”,学生依此进行预习、自学,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具体文言文的课堂导学案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师说》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其中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难点在于了解文章正反对此的论证结构。

在学案导学当中也要突出学法指导。首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读”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对学生的诵读有明确的学习要求,一是初读,结合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揣摩轻重、停顿、语气和节奏;二是品读,高声朗诵,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吟诵,声情并茂地朗诵。学生在学案中了解诵读的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诵读。在学案中也要做好知识的链接,这关键是要让学生主动深入了解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好一篇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组织研讨,合作探究

组织研讨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一方面是教师通过导学案归纳整理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交课堂由师生共同研讨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寻求合作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进行启发式点拨,有效组织研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挑战性的课堂提问,杜绝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

通过有效的提问、质疑、解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如《逍遥游》,首先设置好主问题——“逍遥游”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庄子认为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什么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主问题在于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能够从整体参与性上启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如《逍遥游》中,在主问题下,学生不难从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庄子想像的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忘记自我”的至人,“舍弃功利”的神人,“不求名声”的圣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但仅从主问题的回答,学生仍我法理解“逍遥游”的境界。当学生遇到思维困难或无思路时,教学还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时从课堂中随机发现问题发现学生的困惑,提出既关照学情又关照课堂反映的“子问题”,再次激励、支持、帮助学生继续促进其思考。在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在主问题下,设计好“子问题”,如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社会众人的一般情形是怎样的?是“无所待”的“逍遥游”,还是“有所待”的“不逍遥”?由此让学生观察文章的写作顺序,庄子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什么是“有所待”来理解什么是“无所待”。

三、精炼固学,拓展迁移

本阶段主要目标是知识迁移拓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每篇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构成,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的外壳,脱离了语言也就不成其思想。我们每接触一篇课文,首先要品味的应当是文章的语言,在学习品味的过程中学会迁移与拓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课堂上不仅让学生读,还要鼓励学生写,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如《鸿门宴》中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出了刘邦的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刻画出了项羽的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以及其他诸多人物的特点。学生不但要从课堂的品读中分析总结这种写作的手法,更要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中。课堂上可以设置“写一写”的环节,让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描写一个班上的同学,并让全班的同学去猜猜看他是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品味课文的迁移与拓展方法很多,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相机行事,灵活运用。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一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三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除了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合作学习,课堂上的教师点拨、归纳,还要突出当堂达标训练,教师依据高考考纲的要求,紧扣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当堂训练,限时限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搜集答题信息,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也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教师可设置短篇的文言文阅读练习,检测学生知识是否牢固,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荀子《劝学》的课堂练习,通过《孙权劝学》节选考查学生对课文学习的迁移运用。

“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予学生发挥潜能的空间。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梦麟.浅谈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 教材·教法,2011,(1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