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而在众多创新性教学模式当中,情境创设法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贯彻落实过程中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信息化情境、启发式情境和生活化情境这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旨在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广大教育者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教育者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情境创设法应运而生。基于情境创设的载体不同,教育者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训练重点也不尽相同,此教学模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掌握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以便为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保障。
1.基于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意义重大。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创设生动性、直观性教学情境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图片、图画、视频等趣味性资源的整合,争取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同时,也能强化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性[1]。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一)”时,由于本章节包含了“小兔请客”、“青蛙吃害虫”、“回收废品”等趣味性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情境为学生生动地展示出来,以此增强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基于有效问题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
现阶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核心,对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也必须要认识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将有效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载体,通过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2]。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从字面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你能通过触摸书本和课桌的边线告诉大家它们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你能测量出书本和课桌的周长吗?通过解决上述问题,你能告诉大家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吗?等等。在阶梯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从书本和课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当中受到启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周长的计算公式,这对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基于实践活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在创设有效情境的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还必须要认识到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意义。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理解认知,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其知识应用水平的显著提升[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进行探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认知快速转化为生活技能,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各个十字路口统计一下交通拥堵的概率,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践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统计与概率的应用价值,从而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制定合理的交通路线。在生活化情境当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水平,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生活技能与责任意识,而这正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于此项工作的落实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情境创设法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将其引入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优化学生的内在品质,这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该教学模式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毕金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分析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14(03):113-116.
[2]曾菁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优化策略研究[J].教师,2023,16(02):48-50.
[3]吴香喜.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22,12(0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