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咸阳师院附中 彭翠红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精心的设计问题、营造和谐的氛围、多用激励性语言、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主导作用 主体作用 设境 启发 导拨 调控 质疑 思考 探索 评价
传统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的倾向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与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是物理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听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听老师分析物理题”、“看老师做演示实验”,而自主学习探索的意识较淡漠。因此,构建互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共同提高之目的。
互动的课堂必须突出两个方面,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要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在这几个环节中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从学生主体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即要求学生以最优化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尝试、探索与评价,挖掘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造能力。这四个学习过程,即互相交叉,又层层递进。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适时予以指导和调控。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之中去自我建构,完善认知结构。因此,它们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模式,有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例:教学《压强》一课时的互动过程
关于互动课堂的几点思考
1、创设合理的情境。在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创设方面,建立起自由、和谐和引人兴奋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教学态度须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勇于表达想法。
2、精心的设计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呈现矛盾事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延缓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强化,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尊和成功。
3、营造和谐的氛围。权威抑制创造,只有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导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学生才能当教师为朋友,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猜测,不断产生新的观念。
5、多用激励性语言。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从成功中获得激励,增强创造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从而主动积极地争取新的成功。
6、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有教无类”。要正确处理好德与智、知与能、创造性认知因素与创造性个性倾向的关系,坚持全面培养,防止顾此失彼。
总之,互动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赏识与尊重的课堂、是务实的课堂更是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