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战略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2025年4月18日-19日,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王时霞、李菁、袁梅三位老师赴西安市参加2025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会进行学习。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孙科,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西安市各级领导、教育专家学者。参会人员有陕西省中小学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千余人。共同研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AI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等时代命题,共话基础教育的新使命与新担当。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作题为《数智技术如何真实且深度地改变学校教育》的主旨报告,就数智教育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如何改变、需要解决什么、需要避免什么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指明了“技术赋能教育”而非“教育依附技术”的发展方向。
唐江澎教授在《AI时代的学生画像》中指出,AI时代教育应突破应试框架,聚焦培养无法被AI替代的核心素养:学生需成为终身运动者(健康)、责任担当者(品格)、问题解决者(创新)、优雅生活者(审美)。面对AI挑战,呼吁革新评价体系,推动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与价值观培育,塑造兼具人文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西安铁一中庆群校长进行了题为《立德树人 做面向未来的教育——西安铁一中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她站在未来看教育,坚定方向做教育,以西安铁一中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为载体,对“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了多维度的诠释,并分享了对“人”全方位培养的体系建设,为促进基础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一种理解与可能。
4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七位教育界专家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既是一场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深度结合的范式引领,又是引发思考、启迪智慧的思想碰撞。专家们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与鲜活的实践案例,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思路。






报告分析了 AI 发展趋势与战略价值,剖析其对教育体系、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深层影响,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变革路径,助力国家培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卓越人才。
报告以 “要素 - 训练 - 能力 - 科学基础” 四维逻辑阐释大模型发展,揭示 AI 与教育协同必然趋势,提出 “师 - 生 - AI 协同课堂” 载体,通过重构 STEM 教育体系应对 AI 引发的教育变革,呼吁加速形成新理念、实践与模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张新民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此次论坛以高端研讨、成果展演等多元形式搭建思想交融平台,呼吁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携手,将论坛智慧转化为实践,共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程。
此次论坛堪称一场教育界的"思想盛宴"。从前沿理念的深度探讨到创新实践的公开课展示,多维视角激烈碰撞出智慧火花。每一场报告既紧扣时代脉搏,又彰显了教育同仁直面教育变革的勇气与智慧。这场汇聚教育智慧与创新力量的论坛,不仅是对当下教育实践的深度复盘,更如明灯照亮未来教育探索之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以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共绘教育发展的崭新蓝图。
图文编辑:袁梅 初审:李菁 终审:王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