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发布日期:2015-04-30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陈丽华

(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高中教育改革目前备受关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应在四个方面加大改革度,既全面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履行高中教育职能;着力处理好三种关系;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行高中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教育;问题;改革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大中城市里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业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充分发挥了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

一、高中教育改革备受关注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承九年义务教育之上,启大学教育或社会就业之下,具有普及化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化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首先,高中教育身肩双重使命,既要承接越来越多的初中升学人数,又要满足快速发展的大学对高中毕业生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其次,从人生成长过程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来看,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进入成年人的最后时期,是明确社会责任感确定奋斗方向的阶段,是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它将对整个人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再次,高中阶段还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所达到的各种能力,都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五十年代,小学毕业就能走向社会;七十年代,初中毕业就能基本胜任工作;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受教育的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如果一个公民没有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不具备高中毕业生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那么,想在社会上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求得生存就成为一句空话。其原因如下:

第一,知识经济时代对国民接受高中教育的要求。现在的高中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中教育,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远非农业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所能比拟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科技的竞争,同时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普及高中教育和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要求高中生要具备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普及奠定基础。

第二,国际经济一体化,要求高中教育国际化,并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经济工作的中级人才和为大学输送进一步深造的人才。现在的高中教育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资本、技术、知识、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高中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将会出现,并必将到来,这种趋势对高中教育提出了面向世界,培养国际一体化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的更高要求。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面临的是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正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代,它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社会对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的需求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期待,要求高中教育与时俱进。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各行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要求更高。高中教育面临沉重的学龄人口压力,尤其是中西部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十五”计划期间的60﹪的目标,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子女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强烈愿望,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总之,以上这一切都使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相比,教育显得滞后,高中教育的瓶颈也就凸现出来。

二、高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教育目前的质量和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高中教育相比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制约大学教育的水平。我国的高中教育可以说是直接受国家高考制度的支配和指挥。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快30年了。高考制度的形式、内容、题型等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但有一点未变,那就是把高考科目的总分作为录取大学生的标准。这个标准的最大好处是:将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好的人才选拔出来,在高校继续培养,使他们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由于分数成为高考录取的唯一标准,引发了整个高中教育许多方面的不平衡,暴露出了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升学率成了高中各校生存的生命线。升学率就是智育,智育就是知识,知识外在的集中体现就是分数,分数成了教学质量的代名词。结果,分数在学生没日没夜的机械记诵中攀升了,而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谐的人格、幸福的生活却丢弃了。教育由此成为考试的附庸,学生则物化为知识、分数的奴仆,丧失了本该有的童心、童趣、童稚,成为仅有知识的“偏执单面人”,而非知、情、意全面发展的“和谐人”,造成了高中教育的片面化,单一化和畸形发展,教育目标严重失衡的现象由此产生。

第二,升学率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办学质量进行考核的关键依据。学生、家长、社会选择一所高中,最重要的仍是以升学率作为取舍。升学率高的、考入名牌大学多的高中便成了名校、重点学校,升学率成了评价一所高中铁的定律,被固定下来。不按这一狭隘的片面的评价标准去做的倒会受到谴责。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巨大压力,迫使学校也只好埋头抓升学率。于是各校不惜一切挖尖子学生的生员大战如火如荼,造成了教育资源更加不平衡,学生也得不到公正公平的发展。教育民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社会上,由于人口多,就业难;各行各业用人攀比风严重,于是出现了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局面,而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高级技工却十分匮乏,招聘一位实用的高级技工比招聘一位博士生还难,这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现象,这其中与选拔人才标准的单一性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升学率成为学校评价教师的依据。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各科的高考成绩和位次,教师职称的晋升,先进教师的评选都以此为依据。于是教师就千方百计只抓有升学希望的学生,其他学生则很少顾及。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习好的成了三好学生,坐在教室最优越的位置,经常受表扬,高分数成了学生的护身符。学习成绩差的被冷落、遭训斥,被排在最差的位置上,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极大压力,使学生关系不和谐,逆反心理较重。

第四,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有人说,中国的中学生每次国际竞赛都是金奖的获得者,但却与诺贝尔奖无缘,可见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当然这个观点太偏颇,但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我国的基础教育突出的长处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细致深厚,这是国外无法比拟的事实,但和国外基础教育相比,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差。原因之一是没有培养和发挥学生这些能力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和学生倾全力于题海里,大量做题,频繁考试,学生总是处在疲惫状态下。一位高中学生在“我多想-”这一半命题作文中,写了一篇题为《我多想呼呼大睡》的文章,本文通过对一位高三学生一天学习经历和感受的叙述,批判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种种怪异现象,这位同学在文章的最后是这样写的:“老师,请不要责备我,不要责怪我在课堂里的‘钓鱼’(即上课打瞌睡)行为,我实在是太累了。我的这双大而黑的熊猫似的眼圈告诉我,我迫切需要补充的不是营养佐餐,而是呼呼大睡!”看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已严重地摧残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负”也成了一句落不实的口号。原因之二是没有平台和基地,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高考只考理论,不考实际操作能力。诸如学生已经学了电学知识,家里电器坏了还得花钱请电工去修,学生自己不会修也不敢修。化学课中学了用测土壤酸碱度来决定怎样施肥,这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那有学生去从事这样的实践活动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还不协调,为此,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过振聋发聩的高呼:“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

第五,集体主义观念、是非观念、道德法制观念淡薄。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违法犯罪趋向低龄化,青少年在70%的犯罪率中占到30%,可见这个问题的严重,当然社会影响是主要的,加上市场经济下多元化利益的驱使,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以及本身生理年龄特点等等,这些负面影响本该在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中得到纠正,但是由于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将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当好一个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放松了,淡化了;或者说教化、公式化、简单化了;或用训斥、批评、检讨、通报、处分、劝退等低效率被动防守的落后模式代替了。胡锦涛总书记曾说:“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是核心。”这几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本的伦理道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是非不辨,道德滑坡,荣辱颠倒的现象并不少见,要说这些年基础教育的问题,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此,这才是最大的失误。在这些现象面前,胡总书记及时提出的在干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总书记的话也为我们高中教育克服以上存在问题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第六,片面追求升学率,加剧了教育的无序竞争,加剧了教育的不平衡,使教育民主受到挑战。美国的高中教育提出一个口号“决不让一个高中生落后。”“使每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中教育的共识。我认为这些理论体现了高中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高中教育由于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忽视个性化,忽视其他方面,于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差距扩大了,学生都向好学校芸集,升学率差的学校很难办下去;好学校收费加大,家长抱怨收费高,上学难,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学校为了争得优秀学生, 机关算尽,甚至把学生当商品转让出售。一些学校把学习好的全部费用都转嫁到了学习差的孩子身上,使他们的家庭苦不堪言,这种无序的竞争不利于高中教育的全面发展,后果将是严重的。

三、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对策

第一,全面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履行高中教育职能。

要走出高中教育的瓶颈,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为我国基础教育设计了总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就是我国教育的总纲领总章程。党的教育方针则把高中教育培养的目标讲的更具体,即“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教育的根本问题,一是培养怎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得很清楚,即我们培养出的人要能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以及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着力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升学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目前的高考以总分录取大学生,标准比较单一,只突出了智育,反映不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反映不出学生的德育,反映不出学生三年变化的实际。同时地方和学校没有行使这个标准的权力,只能被动适应,势必造成只抓智育忽视对学生全面教育培养的倾向。因此,高考制度要不断改革完善,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我认为高考制度改革应关注那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此,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成绩可占50%—60%,省地市对高中所学科目的会考成绩可占20%—30%,学校对学生三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个人特长及在各大竞赛中的成绩量化后综合评估占10%—20%,三块成绩相加作为高考录取总分。这样做,加强了地方和学校的责任感,促使学生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是处理好学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关系。目前用升学率作为评价高中质量的标准很不科学,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能促进高中教育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逐步使其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

三是处理好高中学校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彻底转变职能,按教育规律办事,变指令性为指导性,取消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变权威性为服务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置好教育资源,逐步使教育秩序规范化、科学化,并逐步淡化或者待时机成熟后取消重点学校,实现教育民主,促进高中学校公正、公平、和谐地发展。

第三,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办好高中教育,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团结有能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要有改革的魄力,要有创新的能力,要有对接先进教育理念的素质,要有廉洁自律的作风及与教师和谐相处的亲和力。要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校长。一位好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业务储备,孜孜不倦的钻研敬业精神,既要注重教法,又要研究学法,扩大教研内涵,提高科研水平,这样的校长、这样的教师就能带出一个好集体,带出一批好学生。

第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行高中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载体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走向实践的必然结果,要认真贯彻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新课改为契机,培养两种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三种能力(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把它作为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当坚信,有强大的经济做基础,有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教育方针的指引,有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高中教育一定会在改革中赢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