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15929868608
(陕西 咸阳,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712000)
摘要:众所周知,学好一门外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处在这门语言的环境中。可是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要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为地创设语言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英文原声电影是讲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的浓缩。它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语言环境。通过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我们能学到地道,纯正,符合英语习惯的语言。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来说,我认为除了直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情景为学生提供练习英语的机会外,还应该间接在课外播放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英文原声电影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
关键词:英文原声电影;英语教学;语言环境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达到五个基本目标,即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也就是说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使他们拥有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供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课本上提供的学习英语的资料是有限的。而优秀的英文原声电影则可以提供仿真的学习语言的情境,从而弥补教材的不足,让学生轻松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根据平时教学中利用播放英文原声电影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播放原声英文电影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英语学习首先从听说入手。新课标规定视听教学时间每学期不得少于10小时。实践证明,听说教学绝不可能是单纯的听,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说,而是听与说的有机结合。借助英文原声电影的“视觉”开展形象直观的英语教学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方式,有利于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效实现听与说的结合。学生如果有了很好的语感,那么在读和写方面就要轻松得多,这就达到了新课标的第一层要求: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英文原声电影通过视听艺术的结合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思考,是真实生活环境的呈现。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是天生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观看英文原声电影能够培养英语语感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看懂英文电影并不完全是因为听懂了英文电影中的语言,而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结构感受到了英文电影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语言设置了语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的第二层次要求:过程和方法的感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通过对电影内容的学习,在了解情节和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挖掘出其所反映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政治体制等,从而达到新课标的第三层次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英文原声电影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对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播放原声英文电影的重要作用
英文电影能够展示一个接近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内容完整,情节生动。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观看相关英语原声电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综合艺术形式,能立体化地展示内容。一部优秀的英文原声电影,高度集中了艺术性与趣味性,能够创设生动真实的语境,再现英语交际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也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英文原声电影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同时深化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和社交礼仪。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了解讲英语国家人们的喜好、禁忌和价值观,进而避免交流中的误会。
(三)有助于学生学习纯正的语音语调。英文原声电影展示的是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地道英语,有助于学生学习纯正的语音语调。同时,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培养良好的语感。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英文原声电影对教学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适当播放英文原声电影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所以,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使英文原声电影对英语教学起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初学探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148-150.
2姜淑芬.影视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1996
作者简介:张小燕(1977-),女,陕西咸阳人,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