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中文言实词的解法探究 张晓能

发布日期:2019-01-11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苦耕春前片片土 喜采秋后粒粒珠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中文言实词的解法探究

【摘要】: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头戏,文言实词是重头戏中的必考内容,解答中考试题中的文言实词题可从考查题型、考点以及解题方法方面做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中考;实词;考点;能力

中考是对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水平的一次总的测试和阶段成长记录。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测试结果和成长记录,教师研做中考试题就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总体呈现出科学性、时代性、发展性特点。试题既显示出对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又紧跟时代步伐彰显社会热点和时代风貌。并且可以预见中高考试题中对古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会逐渐加大,因为2017年秋季起用的部编版的小学、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的容量都大有增加。因此本文以2013—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为例,从题型、考点、答题情况等方面分析、探究文言文阅读中文言实词的考查这类题的命题规律,寻求解题思路。

一.对这类试题考查情况分析

1.近五年这道题的考查情况(题型、分值、是否考查)统计表:

分值

时间

4

2013

4

2014

4

2015

4

2016

4

2017

频率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填空题

100%

是否考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道题近五年年年考,题型趋于固定(1年选择题,近4年都是填空题)、分值固定(4分)。

2.近五年文言文考查篇目:

时间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篇名

《晏子春秋》

《孔子世家赞》《论语》

《知难》

《曾国藩家书》《送东阳马生序》

《三国志·魏书》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奇数年都考课外单篇,偶数年都考课内外对比阅读。

3.近五年陕西中考这道题考点:

实词解释

(必考)

2017:善、贵【F】、将、被;

2016:望【F】、服、支、腰;

2015:知【F】、千【F】、具【F】、罔;

2014:仰【F】、去、已、愠;

2013:朝【F】、食、遗、说;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5年每年都考4个实词,共考查20个实词,其中课下注释13个,非课下注释7个。【F】表示非课下注释。

4.答题情况分析(以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1]。(2分)

任城威王彰……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

(3)将十万骑驰沙漠( )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

对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这道题)答题情况进行抽样调查:(106人)最高分4分,平均分2.38分,得分率59.5 %。其实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四个小题中有三个加点词都是课内所学,也就是说中考文言文阅读虽是课外语段,但都是通过课外语段考查课内所学文言知识。尽管如此,但这道题的得分率不高。

那究竟怎样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二.这类试题解题策略

(一)、作为学生:首先平时要重视课内文言文学习。更要在学习中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如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些特殊句式等。其次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要有时间上的保障。力求每天能阅读一到两篇课外文言文,加大阅读量。有条件的还可以阅读古典名著。

(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认真研读中考说明,明确出题动向。其次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对这一内容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这类题型我总结了以下方法供参考:对实词的理解通常从以下四方面考虑: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词;③词类活用;④一词多义。关于前三点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归纳、积累、理解、记忆。对于一词多义情况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迁移联想法。这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考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部分是课本中出现过的,如果熟记课本某个实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联系课本知识,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解释。比如:第一题中的“善”是《口技》一文所学,联系原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得到正确解释“擅长”。第三题中的“将”出自《陈涉世家》,联系原句“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得到正确解释“带领、率领”。第四题中的“被”出自《送东阳马生序》,联系原句“同舍生皆被绮绣”,得到正确解释“被通披,穿着“。2、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然词义是不定项的,想要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如:“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结合上下文可知,“贵”在这里的意思是“看重”。3、巧借字形。汉字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揣摩实词的含义。如《醉翁亭记》中“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其中“休”左边单人旁表示人,右边是木(树木),整体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4、语法求解。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实词所处位置,推知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蒲松龄《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中“意”是主语,含义为“神情”。5、成语印证。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结合现在成语的释义,加以印证。如蒲松龄《狼》中“屠自后断其股”的“股”由成语“头悬梁锥刺股”可知其意为“大腿”。6、语言结构推断。古人行文讲究对称,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可以根据语言的这些特点判断词语的含义。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殚”的意义可由“竭”的意义推断而出。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研读中考说明、研做中考试题、研究学情,给学生以合适的方法指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留下一串串美丽的成长足迹。

参考文献

[1].武泽涛.《2017陕西中考真题》[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张晓能,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