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我校常态化开展思雅"学的课堂"公开课教研活动。本学期第十三周,六位教师分别进行了公开课展示,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了学科教学特点。
多元绽放,精彩纷呈
课程思政
语文组:《栖息与逐鹿:在魏晋诗境中探寻生命的双重向度——<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联读》
5月12日上午,王时霞老师执教《栖息与逐鹿:在魏晋诗境中探寻生命的双重向度——<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程思政公开课。本节课通过“品读诗语·体察生命情怀”、“解析诗境·领会生命追求”、“解读诗魂·感悟生命抉择”三个情境化任务展开教学。师院附中语文组、文综组协同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进行集体研讨。
整节课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设计思政导向的学生活动:音读——引导学生感受汉语音韵之美,增强文化认同;意读与情读——深化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关联的认知;品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选择的能力;悟读——以“代诗人写信劝谏”为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新时代背景探讨奋斗与坚守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曹操积极进取的生命选择与陶渊明退隐田园的生命选择,是儒家家国情怀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互补,传承中华文明基因; 同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守住了中国文人精神的脊梁。通过对比两位诗人不同境遇下的选择和追求,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与思维发展。
本节课通过经典诗歌串联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与思辨能力培养,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自信中厚植家国情怀,实现思政教育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语文老师霍晓英的《紫藤萝瀑布》课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围绕“美”缓缓展开。课堂伊始,一段盛开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美的紫藤萝视频画面,如同一缕春风,瞬间吹进了学生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配乐合作美读中,学生们整体感知文字和情感之美,仿佛与作者一同漫步在紫藤萝花下,感受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以视频转发并配有生命之美、传递正能量文案的形式品析文章,在交流与分享中,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以美读美画兼而有之的方式收尾,学生们沉浸其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数学组:《邮票的张数》
数学课堂常常被视为逻辑与思维的战场,而郑亚博老师的《邮票的张数》一课,则是一场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探险。课堂上,郑老师循循善诱,做好解题思路的引导工作,本着让每个学生都应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们在课堂上经历了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寻找等量关系等一系列解题过程,在尝试用方格图、线段图和文字描述表示情境图信息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郑老师还注重及时评价,评价语多样且针对性强,让学生们在鼓励与肯定中不断进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文综组:《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当一片晶莹的雪花在多媒体屏幕上翩然绽放,汪佳琪老师的公开课《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便拉开了帷幕。这堂课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汪老师独具匠心地将中华传统核心思想理念具象化为六瓣雪花的形态,以“雪花解码”为主线,引领师生踏上了一场智慧探索之旅。
在课堂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守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深邃的智慧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案例。汪老师巧妙地构建起跨学科育人矩阵,将生物结构之美、语文意象之韵、美术构图之法融入课堂,让学生们在创作承载个人理解的“价值雪花”过程中,让核心思想理念的基因在实践中悄然传承。这不仅展现了道法课堂守正创新的可能路径,更以“大思政课”的视野,构建起联通传统与现代、融合知识与价值的育人新范式。
理综组:《力与物体的平衡》
物理的世界充满了奥秘与挑战,而陈雅静老师的《力与物体的平衡》复习课,就像一把钥匙,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物理知识宝库的大门。课堂上,陈老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面对新高考“无情境不命题”的要求,从生活情境出发,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解决问题。
陈老师注重方法与技巧的点拨,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巧妙地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逻辑与智慧的物理王国,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体艺组:《立定跳远》
阮昆仑老师的《立定跳远》课堂,是一片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天地。在操场上,阮老师精神饱满地示范着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学生们在阮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从起跳的姿势到腾空的高度,再到落地的缓冲,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
课堂上,欢声笑语与加油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在运动中体验着快乐,在竞赛中超越着自我。阮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动作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这堂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
专业引领,共促成长
语文组的老师们认为,霍老师以“美”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
数学组的老师们对郑亚博老师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及时评价的做法表示认同,郑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值得大家学习。
在文综组的评课中,大家认为汪老师将中华传统核心思想理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构建跨学科育人矩阵的做法,为道法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理综组的老师们则围绕陈雅静老师的复习课展开了热烈讨论,陈老师能够紧密结合新高考要求,从生活实际情境出发设计教学,注重方法与技巧的传授,以及学科融合的尝试,都体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体艺组的老师们对阮昆仑老师的体育课给予了充分肯定,阮老师的课堂组织有序,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和快乐。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在师院附中思雅“学的课堂”新样态的探索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将继续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摄 影:各教研组
编 辑:张 瑜
初 审:李 菁
终 审:王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