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含情,育心无痕” ——师院附中教师读书分享活动第十二期
书页翻动的声音,是春天破土的新芽,是深夜不灭的灯盏。当书的墨香漫过教育的原野,让我们以阅读为舟,载一程思想的星火,赴一场成长的邀约。
教师郭思培
种子的力量:体育教学中的书香浸润
郭思培
晨光微熹,我蹲在体育馆门口给彩绳打结,耳边回响着《7岁儿童发展指南》里的句子:“此时的孩子是用整个身体在认识世界。”作为小学体育老师,我的书架上堆满了《幼儿大肌肉活动设计》《游戏化运动启蒙》这些被翻得卷边的专业书籍。在与小豆丁们相处的五年里,我逐渐懂得: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是训练运动员,而是守护生命最初的跃动。
一、身体认知:从绘本到操场的神奇转化
《儿童运动解剖绘本》里的卡通小人,变成了我课堂上的教学法宝。教"小青蛙过河"跳跃练习时,孩子们总记不住屈膝缓冲的要领。我把绘本里的关节示意图投影到白板,用会说话的膝盖娃娃教具示范:“膝盖哥哥说,落地时要像弹簧轻轻压下去哦!”当萌萌成功完成连续软着陆时,她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的膝盖真的会说话!”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方法,源自《具身认知理论》的启发——低龄儿童需要通过多感官体验建构身体意识。
二、规则启蒙:在童谣中播种纪律的种子
面对总在队列里乱窜的“小火车头们”,《幼儿园常规儿歌100首》给了我灵感。我把“稍息立正”编成《森林动物操》:“小松树站得直(立正),小花猫伸懒腰(稍息)”。配合《节奏感培养研究》中的音乐教学法,用非洲鼓敲出不同节奏对应不同口令。现在课前整队时,孩子们会自发哼唱:“小企鹅摇摇摆(齐步走),长颈鹿伸脖子(向前看)”。秩序感在韵律中悄然生长,印证了《游戏化课堂管理》的核心观点:规则教育可以充满童趣。
三、差异教学:每个孩子都是独家教案
《特殊需求儿童运动指南》让我重新理解“因材施教”。面对感统失调的阳阳,普通跳绳教学成了折磨——他要么被绳子缠住脚,要么害怕甩绳的声音。我根据书中建议设计“影子跳绳”:用投影仪在地面制造移动的光圈,让他先练习跳跃节奏。三个月后,当他终于能连贯跳三个时,全班自发围成加油圈数数的场景,比任何教学评估都更让我确信:教育的美好在于等待不同花期的绽放。
四、安全守护:藏在细节里的专业温度
《儿童运动损伤预防手册》始终摆在我案头最显眼处。晨会检查场地时发现雨后地垫接缝处有青苔,立即取消原定的爬行游戏;教授前滚翻时坚持采用“双人保龄球法”——一个孩子滚动时,另一个在侧面用腿做成“护栏”。这些看似繁琐的防护措施,在某个家长日收到曾经的“瓷娃娃”妈妈感谢信时,突然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孩子现在跌倒会自己滚半圈缓冲,这是比金牌更珍贵的生命技能。”
五、家校共育:运动习惯的温柔渗透
受《21天习惯养成法》启发,我设计了“家庭运动盲盒计划”。每周五发放的神秘袋里,有时是绑着任务卡的彩虹伞(“全家合力颠球20次”),有时是装着豆子的自制沙包(“三代人玩传统抓籽儿”)。家长群里的视频从最初的“打卡应付”,渐渐变成祖孙三代的欢乐运动场。最触动我的是坐着轮椅的爷爷,举着手机拍孙子完成“轮椅篮球”挑战时眼里的光——运动精神原来可以如此温暖地代际传递。
六、结语
夕阳把放学的队伍拉成长长的剪影,某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跑回来,塞给我用跳绳编的“花环”:“老师,这是会跳舞的项链!”握着这份稚嫩的礼物,想起《教育的情调》中的话:“真正的好老师,能看见孩子眼中星辰的轨迹。”在低年级体育教育的天地里,我愿永远做那个擦亮星星的人——用专业书籍淬炼的智慧,用童童心未泯的热情,守护每个生命最初的运动渴望。因为我知道,今天操场上的每一次欢笑奔跑,都在为未来播撒着健康中国的希望之种。
教师陈宁
《教师的语言力》读书心得
陈宁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深知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我们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成长的桥梁。最近,我读了《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深受启发,对教师的语言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教师语言的力量和魅力。它告诉我,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触碰。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应该充满爱与关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
书中提到,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这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动力。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用语言去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启发性。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启发性的语言技巧,比如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案例启发学生联想等。这些技巧让我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亲和力。亲和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信任我们、尊重我们,也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教导。
总之,《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和魅力。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用充满爱与关怀、激励与启发、亲和力与感染力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成长、去传递知识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就一定能够成为他们心中的好老师、好朋友。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樱花正欣然怒放。那些在读书分享会中迸发的思考,终将化作一粒粒种子——有人播撒在明天的课堂,有人埋藏进教育的理想。而我们深信:读书人的相遇,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千万种可能的开始。
图/文:何 蕊
初审:李 菁
终审:王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