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班级建设中的宽与严

发布日期:2015-04-30    作者:附中2     来源:    点击:

班级建设中的宽与严

杜春侠

(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班级是学生在校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更是学生产生安全感、归属感的重要发源地。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智力、培养个性的重要舞台。在班级建设中,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成长创设宽松空间,那么班主任就不能事事包揽使自己陷入琐事之中,又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各行其是,而应在管理上做到因势利导,宽严有度。在此,笔者结合实践略表寸见。

首先,规范学生个人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班之初,在学校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学生认可并执行的行为标准与要求。为此,我在班上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写出自己支持的行为,和反对的事情。之后进行汇总、公示,多数通过即可生效。最后每人在规范上郑重签名,以此约束行为。如有违反,由班级学生会(学生自己选出的组织)与学生本人协调之后做出惩罚处理,并呈报班主任。每周总结,每月公布评比结果,激励优秀,督促后进。这样即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懂得自律,缓解了班主任与学生的紧张关系,又彰显学生的智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形成学生班级意识。行为可以用规范约束,而意识却要靠正确的舆论进行引导。为此,班级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我荐美文、每周一星、我与明星等系列即展示个人才艺,又须合作竞争的活动形式,树立奋发进取、诚实勇敢、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使班级充满活力。

再次,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学生的交往尽管不外乎同伴、父母、教师,人际关系不很复杂,但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学生学业,而且可能成为班级稳定的隐患。在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的同时,对同伴的依赖感便油然而生。同伴关系是发展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是学生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源泉,与同伴的交往,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如果与同伴出现不和或关系紧张,班主任要适时进行协调,提醒双方各自反省,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学会宽容、包容,接纳对方,使双方消除误会。学生与家长尽管有血缘维系,但矛盾再所难免。而这种分歧多出现在青春叛逆期,班主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转换角色,尊重理解父母,寻机主动沟通,感恩回报亲情。与教师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在这种互动关系中,一方面教师要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专业素养;另方面学生要尊重理解教师,善于调整自己,不能因一时兴致,而影响课堂学习。班主任要因材施教,教给学生沟通的技巧,给学生创设有利的沟通环境。鼓励学生在人际关系出现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勇敢做出让步,缓和气氛。

最后,缓解学生群体压力。当学生个体与多数人意见行为不一致时,会体验到一种心理紧张和焦虑,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能造成个体心理失衡,增加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班级的和谐,而心灵健康是人格健康的前提。为此班主任要学会察言观色,及时捕捉点滴信息,立体分析多种因素,适时进行耐心疏导。利用谈心、短信、批语、评语、聊天等多种形式,俯下身子,倾听心声,换位思考,提出建议。帮助学生驱走心灵的阴霾。师生心灵贴近,一切都不再沉重。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时时更新的艺术。宽严相济,体现班主任的智慧,挑战班主任的耐心,更考验班主任的心理极限。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拥有爱心的班主任而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心是动力,创新是享受,以爱的名义创新的宣言,收获的将是人类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