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心论阅读模式”
——以《故都的秋》为例
陈丽华
(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中心论阅读模式”是指文章的选材、组材、剪裁及表达方式都由文章中心决定。此文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为例,具体说明“中心论阅读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心论阅读模式” ; 散文的“形”与“神” ; 秋味
“中心论阅读模式”主要是为解决阅读复杂记叙文(散文)的困难而设的。这里的“中心”,一般指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这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即选材)要由中心来决定;其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组材),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即剪裁)也是由中心来决定的。此外还有个表达方式的运用问题。复杂记叙文强调的一个知识点就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那么在记叙的同时是否议论抒情,以至于是议论抑或抒情,都由中心决定。这种教学模式将语文读写规律高度浓缩,直观而科学,便于学生掌握。笔者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较为成功地执教了《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下面就以此为例,具体谈谈我是如何运用
“中心论阅读模式”来进行教学的。
《故都的秋》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一篇散文名篇。文章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这是一篇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完美融合的作品。所描绘的秋色(清)、秋声(静)是这篇散文的“形”,而要表达的“秋味”(悲凉)则是这篇散文的“神”。围绕这一中心,作者首先在开篇处点出全文的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的静,来得悲凉。” ,然后从“秋色”和“秋声”两方面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景物依次有:芦花、柳影、夜月、碧空、蓝朵、槐蕊、青布和秋果,而这诸多色彩,总的格调是冷色,故都的秋里融灰白、蓝黑等多种冷色调于一体,因此观秋色,故都的秋好冷清!表现故都“秋声”的景物依次是:虫唱、钟声、鸽声、帚声、蝉声、风声、雨声和人声,这么多的声响交叠在一起,“故都”究竟是闹还是静呢?在这里,作者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由此看来,闻秋声,故都的秋好寂静!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孤独的飘零者(作者)既沉浸在冷清的秋色之中,有置身于孤寂的秋空之下,心里将油然而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那自然是悲凉,而这“悲凉”二字便是故都那浓浓的秋味所在。讲到这里,有的同学提出了疑惑: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比如香山红叶;繁闹之境在,比如游人如海的颐和园、王府井大街,作者为何回避暖色闹景而不写呢?这个问题恰恰体现了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本文写于1934年8月,当时的形势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内忧外患,白色恐怖“,面对此形势,每个中国人都会为祖国命运担忧,郁达夫也不例外,所以导致他思想苦闷,心境不好,即便是明艳的秋天在他的眼里也是灰冷的、悲凉的,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正是这个道理。这个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本课很重要的一点,即在选材时,要处理好时—情—景三者的关系,因为当时现状,导致作者的心情不好,即感时生情;又因为心情不好,导致郁达夫笔下的秋冷清、寂静、悲凉,即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写自然之秋,抒内心之愁正是这篇散文突出的特点。明白这一点,文章的很多细微之处,学生们就能理解了。比如: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的?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为何喜欢呢?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相吻合。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 ,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目的是为了渲染“清” “静” “悲凉”的气氛。总之,《故都的秋》紧紧围绕“清”、“静”、“悲凉”这一秋味选材组材。
文章在剪裁上也体现了这一点,故都秋的“清” “静” “悲凉”的特色集中体现在文中3—11段,因此详写;而开头的写江南之秋的特点目的是与故都之秋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北国(故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第12自然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的文人最突出,而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开头、结尾略写,因此,文章在详略处理上也紧紧围绕全文中心剪裁。
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全文主体部分从记叙和描写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北国之秋的“清” “静” “悲凉”的特点,写出故都的秋的纷繁多彩的景象;文章第12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因秋而发,而且恰当精要,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不但丝毫不影响文章以记叙为主的性质,而且也毫无累赘多余之感;结尾段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竭尽夸张之笔墨,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总之,文章的多种表达方式也紧紧围绕中心展开。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 。教材有限,语文无涯,学生学习课文,主要在于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说,“中心论阅读模式”是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一个“公式” ,这篇课文无疑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使他们明白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在材料的搜集、选用和剪裁上下一番功夫,材料选择的精妙,文章往往能醒人眼目、荡人心胸。怎样选择材料呢?依据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者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到生活的海洋中选取典型材料,从普通生活和平凡事件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或没有写过的新鲜东西,然后组材成篇;在下笔前还必须对选择到的种种材料来一番剪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或掐头去尾,或剪枝删叶,去冗杂,取精要。俗话说:量体裁衣。“体”就是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就可缝制出好文章。总之,学生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获得了阅读和写作的许多教益,也激励了他们在今后学习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