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创设
咸阳师院附属中学王青翠
构建教学情境模式,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情景教学而言如何有效地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是非常关键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情景的创设谈几点体会:
1)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有趣味性。
思想品德课说教性非常强。教师如果不注意这种说教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用说活泼好动的学生,就是成年人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开动脑筋,课堂上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某种说教,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教师可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采取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例子,尤其是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知识既轻松又有收获。
2)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有感染性。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通过运用小品、图画、音乐、漫画、演讲故事等艺术直观手段来渲染,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起相应的情感,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3)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有问题性和时效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结合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创设热点问题情境,采用把教材中的知识和社会热点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处理好理论知识的现实问题,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思想品德课引来源头活水,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灵性地感悟,乐此不疲地探索,充满激情地创造,在热点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层层深入,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点燃激荡学生思想火花。如在讲授《传承民族精神》这一框内容时,我抓住社会关注的“5·12汶川大地震”进行层层设问:“积极组织抗震自救的灾区人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的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为救助被埋群众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的人民子弟兵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选取的素材是最新、最热点的内容,使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情境创设时,要重视和谐的课堂氛围。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生于情。”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的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就是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师生之间在交往中的频率增加,在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在情感上的沟通共鸣,而且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而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的催化剂,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对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
和谐人际氛围的情境创设中,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寻找教育契机,果断处理教学突发事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亲切,从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增加自信心,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和风细雨育人无声”的意境。
5)、进行情境创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以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情境创设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既驱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使他们情感得到体验和深化,实现有效的学习和体验,又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他们才能,收获“学以致用”的成效。
当然,情境教学法的类型是相当多的,它既有直接情境教学类型,如:参观采访、自主体验、现身说法等,又有间接情境教学类型,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教学方法或类型,或者根据其基本原理创造出适用于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