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优秀论文

首页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语感的能力

发布日期:2024-04-26    作者:冯嘉昕     来源:    点击:

摘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入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感悟性如何对语文学习的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低年级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本文将从语感的概念、语感的重要性和培养语感的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语感培养

一、语感的概念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语感这一个概念,最早就是由夏丐尊提出来的,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灵敏的感觉”。继而叶圣陶又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大为“语言文字”。后来吕叔湘更把语感具体化,认为里边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所谓语感,简单地所就是语言感受力。夏、叶、吕三位把“语言”作为语感的对象,而王尚文则把“言语”作为语感的对象,语感是言语形式感。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语文学习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语感能力是言语能力即听说读写的核心,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系统,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抓住其中的主要任务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理所当然要牢牢抓住语感培养这个核心。

正如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一样,小学生要想学好用好语文,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语感不是与身俱来的,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培养、训练才能获得。如果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

三、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如果不重视朗读,是很难提高语感水平的。古人说:“书读白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还是必不可少的。吟咏是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只要反复诵读吟咏,就能让学生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

学生在朗读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必然是个性化的、独特的,带有自身情感体验的。但作品中有些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最高境界。要进入这种境界,全靠学生的自我参悟,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适当地引导。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文时,学生读得有的轻松愉快,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自信骄傲,独特的内心感受和不同的个性体验充分流露,十分难能可贵。这时教师若随机点拨引导,便可以在情境交融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如杜甫的《绝句》一诗。课刚开始时,教师不要急于分析。可以先由教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想。接着,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读好重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人的感情,感悟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最后,再引导学生朗读,玩味,直至背诵。

2、启迪想象,诱发语感

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培养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

例如小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等语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便更容易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又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飞夺”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是怎么做的,启发学生想像,通过想像体会到夺桥的“难”和红军的“勇”。我这样启发学生想像:英雄们“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是怎样的形象?“像箭一般穿过熊熊大火”又是怎样的形象?通过启发想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深化学生语感之目的。

3、引导利用生活情景,品味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感情产生鲜明的内心体验,与文中的主人公、作者一同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

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的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拥有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别有韵味的一个“终于”,把他们努力后的成功与满足生动地表现出来。但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去品味,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终于”一词的韵味。

总而言之,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积累,才能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储备,深入领会和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提高自己的语感水平。又如:《观潮》一课“潮来之时”一段,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潮来时的壮观,读出潮水的气势。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为积极地营造课堂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語感训练。

4、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课外扩展训练是培养语感丰富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获得的语感不断强化,最后成为整体语感中有机因素。除了要通过反复诵读积累,在生活中领悟之外,还要适时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培养语文的语感。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的活动,组织孩子们来了一次“漫谈”,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这也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进行了整合。孩子们从“游戏娱乐”“课余辅导”“个人爱好”“家务劳动”等几个方面选择自己最想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这样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能激发孩子们表达的兴趣,也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是语感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语感能力作为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